摘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内地西藏班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只有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才能对使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品德教育富有实效。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大德育观”,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内地西藏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作者简介:修胜涛,男,(1985.12.18-),汉族,山东省烟台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154-01
一、内地西藏班学生的特殊性分析
由于西藏特殊的教育文化背景,内地西藏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在12岁左右便脱离了父母温暖的怀抱,千里迢迢赴内地求学。他们一般都要经历三年的初中生活,四年高中或中专生活,高中毕业后又经历三至四年的大学生活。在这十来年的求学生涯中,他们的学习、生活几乎全在学校内,学校是他们成长的主要环境,而老师也已成为他们主要的教育者和人生引路人。尤其是班主任,责无旁贷地成为他们的主心骨和依靠。
与内地同年级同层次的汉族学生相比,藏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究其原因,一是西藏本身的基础教育较为薄弱,二是藏生进入内地后,要重新适应一种新的教学环境、教学用语,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学业的进步。由于学制的改革,内地西藏班学生没有了原来的预备期,汉语基础不牢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由此产生的压力也很大。
二、内地西藏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力是学校的重要任务。现代教育理念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知识人”,而是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相对于普通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内地西藏班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应该是育德与育才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西藏班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内地西藏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内地创办西藏班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帮助西藏培养一批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具有初步的科学世界观和较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及一定的劳动技能的建设骨干。”然而,现在学校教育中一味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的德育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重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轻间接道德教育渗透;德育实践中急功近利倾向严重,缺少人文关怀;教学与德育平行,忽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此外,西藏的社会历史状况也决定了汉语德育功能的特殊性。西藏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民族间的团结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发展的条件。从整体上说,当前我国各民族是团结的,然而,现实中还存在着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因素。国外敌对势力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中,往往把民族问题作为一个突破口,国内分裂主义势力的活动也十分猖獗。然而,缺少社会经验的在校学生的思想认识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汉语课应该承担起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任,增强学生低于错误思想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认识达到祖国的繁荣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础,祖国的安危兴衰与我们每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素质,树立典型示范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教师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教师在教学情感调控中是一个引导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来引导、点拨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所以,教师良好的素质是无形的航标,也是最直接的一种渗透。《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就需要有德才兼备的教师。内地西藏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这阶段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向师性,他们以老师作为自己学习的模范。作为德育渗透的引导者,语文教师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其渊博的知识、富有魅力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和最充分的课前准备来上好每一堂课。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模仿老师的品质,钟爱老师所教的学科,然后逐渐升华为对祖国、对国家的热爱。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灵活的开展教学
语文教学对学生最显而易见的道德影响体现在教材当中。语文教材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材选择有明确的规定:“教材选文要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编入语文教材的课文大是文道合一、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符合这些要求,文学性与趣味性兼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味文章中所蕴含的意蕴。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因素,把握知识点与德育的结合点,因势利导地开展教学。 “文道统一,道在文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研究、多思考,以期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以学生为本,注重德育渗透多样性
在德育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好,我们可以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而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具有较多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教师应该尽量满足他们希望了解教材、欣赏教材所蕴含哲理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影响,不仅要利用教材固有的思想内容,还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一味强调知识的灌输,重心放在学生被动的学习、自私的吸收和排他性竞争上,学生将会形成个人主义的思想意识。如果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贡献、相互合作和相互共享上,学生养成的将是集体主义民主生活的意识习惯。
参考文献:
[1]、林倩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教育探索,2010,2.
[2]、芮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文学教育,2009,5.
[3]、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赵瑞芳.中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的德育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09,3.
[5]、王瑶.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8.
推荐访问: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