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澳门凯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教案设计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完整)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完整)-澳门凯发

时间:2022-08-07 08:40:04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完整),供大家参考。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效果高低是衡量一节课的重要标准, 也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 课堂教学效果高低的关键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激情, 即学生能否较好地参与到学习中间去, 是否有探究未知知识的欲望, 能否主动发现问题进而通过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学”; 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学习中遇到疑惑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设置一些有关联的问题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进而解决问题, 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在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中, 结合具体的知识情境及学生实际, 通过设计“问题群” 实施教学,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所谓“问题群” 就是针对某一教学主题, 从不同角度设计并列或递进的多个问题, 或是某一段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系列问题, 如常见课堂教学中的追问、 一点多问、 一题多变等。

 问题群的设置与应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 提高学习效果。

 现结合“苯的结构” 教学设计问题群例析如下。

 一、“苯的结构” 问题群教学设计

 问题1 :

 苯是煤的干馏产物, 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基础化工原料。科学家首先对苯的组成进行研究, 通过实验测得其组成元素及各元素所占质量百分比与乙炔的完全相同, 而其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乙炔密度的3 倍, 由此科学家得出了苯的分子式。

 请你帮助科学家根据以上条件计算确定苯的分子式。

  学生:

 思考分析, 计算。

  小结:

 苯的分子组成计算方法, 得出苯的分子式c 6 h 6 。

  问题2 :

 苯的分子组成为c 6 h 6 , 对比己烷的分子组成为c 6h 1 4 , 可看出苯分子中碳原子结合氢的个数很少, 在有机物结构中每个碳原子应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稳定结构, 那么, 苯分子中的碳、 氢原子间该如何连接, 苯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试与同学讨论画出苯分子可能的结构。

  学生:

 与同学交流讨论, 推测苯分子的可能结构。

  小结:

 给出苯的凯库勒式结构, 介绍凯库勒在梦中感悟苯分子结构的科学趣事, 强调苯的凯库勒式中单双键交替的结构特点。

  问题3 :

 苯的凯库勒式结构特点是碳原子间的单双键交替现象,对比存在碳碳双键结构——乙烯的性质比较活泼, 能使酸性k mno 4 溶液褪色, 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那么苯是否一定能使酸性k mn o 4 溶液及溴水褪色呢?

  学生:

 推测苯分子的可能性质。

  小结:

 分析苯的结构推测苯的性质, 引出苯的性质的验证方法。

  实验探究:

 (1 )

 取少量苯于一试管中, 观察其颜色、 状态并闻气味;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 观察现象。

 由此你能得出苯的哪些性质;

  (2 )

 向盛少量苯的试管中加入约2 ml k mn o 4 溶液, 观察现象, 然后振荡试管, 静置, 观察现象;

  (3 )

 向另一试管中加入约2 ml 溴水, 再加入约1 ml 苯, 观察现象, 然后振荡试管, 静置, 观察现象。

  学生:

 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4 :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 思考苯的凯库勒式结构与苯的性质是否相符,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

 分析判断, 得出结论。

  小结:

 总结由实验得出的苯的性质, 提出问题。

  问题5 :

 由以上实验可得出苯不能使酸性k mn o 4 溶液及溴水褪色, 那么你认为苯环结构中存在有双键吗? 苯的凯库勒式能体现苯环的实际结构吗? 你认为苯的凯库勒式结构是正确还是错误?苯的实际结构应该如何?

  学生:

 交流讨论。

  小结:

 介绍苯环的实际结构与表示方法, 并进一步分析苯环中碳碳键的特点及苯环的空间构型, 使学生对苯环的结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苯的结构” 问题群设计分析

 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苯分子结构的教学是该节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正确认识苯的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为让学生对苯分子结构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教学中需要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通过设计问题群进行探究性学习, 激发学生的思维维度,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体现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问题1 设置目的是引出苯的分子组成为c 6 h 6 , 但不是直接抛给学生结论。

 通过该问题设置可达到以下几点效果:

 一是使学生认识研究物质组成的科学方法, 其次是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计

 算得出的结论比较深刻, 再者是练习巩固有关有机物分子组成的基本计算方法; 问题2 旨在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 探究苯分子结构的可能性, 然后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 介绍凯库勒在梦中感悟苯分子结构的科学趣事, 强调苯的凯库勒式的结构特点, 并与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苯分子结构进行对比, 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矛盾,激起其探究的欲望, 进一步分析问题; 问题3 看似通过结构相似决定性质相似的类推规律得出结论, 实则是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陷阱,旨在进一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 使其产生对问题欲罢不能的境界, 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 在此基础上根据性质反映结构设计实验验证苯的性质; 问题4 是在实验设置的基础上得出苯不能使酸性k mn o 4 溶液及溴水褪色的结论, 同时认识了苯的物性及复习回顾了萃取的知识, 注重了教学知识前后的联系。

  问题5 中的几个问题很简单, 但问题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的冲击却很大, 问题将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 传统的结论与实验结论发生碰撞, 产生矛盾, 如何解决? 学生大脑必须快速转动。

 受传统学习习惯的影响, 绝大部分学生都不敢否定苯环的凯库勒式结构, 此时教师肯定地告诉学生苯的凯库勒式结构是错误的这一结论, 不亚于在学生脑海中丢下一颗重磅炸弹, 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发生了质的变化, 可以说此时苯的结构教学达到了一个高潮。

 学生对此仍存有疑虑, 此时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列举缘由加以说明:

 一是实践(化学实验)

 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 其次苯的凯库勒式结构可以解释苯的某些性质而被科学家所认同, 再者强调学习及研究是一个不断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中要学会质疑, 而不应只是死记知识的过程。

 在该问题思考的过程中, 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 同时学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并且体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通过以上问题群的逐步解决, 使学生对苯环的结构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并在以上问题解决的基础上, 使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上问题群实施苯的结构教学耗时大约1 5 分钟, 而如果直接给出苯的结构只需1 -2 分钟时间, 那么是否“浪费” 了课堂时间而使课堂教学效果降低了呢?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不是如何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是如何激发出学生原来的相关知识经验, 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 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课堂教学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调动学生的思维, 思维的互动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关键所在, 设置有效问题是学生思维互动的前提, 有效的问题能调动学生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习惯得以优化, 思维层次得到深化, 思维品质得到锻炼和提升。

  其次, 新课程学习强调“过程”, 即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进而通过思考、 分析、 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是

 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 设置问题情境, 为学生提供讨论、 质疑、探究、 合作、 交流的机会, 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从而真正体现课堂上学生的“学”。

  因此, 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 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及课堂上花费了多少时间, 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多少知识, 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获得知识的效果是传统教学的效果所无法比拟的, “问题群” 的设置与应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这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推荐访问:

网站地图